石桥铺殡仪电话

联系我们
  • 重庆殡仪馆服务公司
  • 手机:4008700945
  • 电 话:4008700945
  • 邮 箱:493392326@qq.com
  •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石小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绿色殡葬正在流行

时间:2018-06-05 作者:重庆殡仪馆 点击:

  殡葬离不开环境,环境是殡葬依托的基础。无论任何一种殡葬形式,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近些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土地荒漠化及沙漠化面积从五六十年代的1560多平方公里,七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2460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到3436平方公里。每年荒漠化及沙漠化吞噬的土地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

  荒漠化和沙漠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难题,各个国家和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措施尽量缓解或减少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问题,但是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殡葬形式无疑给这一世界难题雪上加霜。

  这一切不能不唤醒我们的环境意识,去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健康的殡葬方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早在1993年,英国开辟了全球第一个自然丧葬陵园。1998年,美国第一个绿色天然墓地“拉姆西克里克墓园”在南卡罗来纳州落成。现在,英国已有200多家自然陵园,美国的绿色墓地也已扩展到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纽约以及华盛顿等地区。

  所谓“绿色葬礼”,就是不使用防腐剂、昂贵的棺材以及水泥墓室,不进行高温焚烧,让逝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完成他们最后的“演出”。绿色葬礼使用普通的布质寿衣布匹、甚至是再生纸包裹遗体,棺木也由产于本地的木片简单组合而成,或选用竹子、柳条、菠萝叶等。寿衣和木头入土后很快就能分解。而作为美国第一个绿色墓地,拉姆西克里克墓园对绿色丧葬和绿色墓地都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对绿色墓地的最高要求不仅包括不破坏当地的原有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还包括与当地教育、环保机构建立长效联系,提高墓地的环保教育价值。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绿色丧葬是最彻底的回归。随着绿色环保理念风潮的到来,尽量不用棺椁、不建墓室和不用化学品进行防腐处理的天然殡葬方法正在世界各国流行。

  生态、绿色殡葬遭遇现实尴尬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殡葬改革的深化,推行绿色、环境、生态殡葬,节约土地资源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内以树葬、花葬和草坪葬、海葬等方式的“生态、绿色殡葬”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万龙君呼吁推广树葬。万龙君认为,应将丧葬占地列入节约、控制范围,提倡能够节约用地的树葬形式。一些专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推广树葬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所谓树葬,就是将骨灰撒在土坑里,上面植一棵树木表示纪念,不留坟头、不立碑,占地一般仅为传统墓葬的三分之一。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包立峰认为,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将会使我们周围的青山绿水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广树葬等生态葬方式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除此之外,为促进骨灰处理的多样化,一些地方还推出了花葬和草坪葬。

  目前各种葬式中,占地的墓葬仍然占主导地位。在南京,目前墓葬占90%左右,花坛葬、树葬、江葬等生态葬所占比例不到10%。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天津、上海、湖北、香港等地。

  尽管“生态、绿色殡葬”方式是顺应未来发展趋势,但在现实中,却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在推广过程中也遭遇现实尴尬。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对2137位普通市民的抽样调查显示,骨灰深埋仍然是当前人群最能接受的墓葬方式,只有1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接受生态葬,其中学历越低,接受生态葬的比例越低。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所长诸华敏表示,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殡葬改革,初步实现了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转变,现在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推行生态葬是第二次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生态、绿色殡葬的方式,将成为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回归自然的殡葬发展之路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表现为先天脆弱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安成信说,中国荒漠化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以上,而且每年还在扩大。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低且增长缓慢,人均资源拥有率偏低,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如何既能够改善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又能够合理利用荒漠化土地,笔者认为可以恢复简葬,合理利用荒漠化土地。

上一篇:执行殡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讨

下一篇:殡葬科学技术的概念